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我国光伏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上半年我国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GW,中国光伏迈入太瓦时代。户用光伏市场也是遍地开花,然而,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背后,小电流监测问题却悄无声息地成为制约系统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瓶颈。
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文件《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户用光伏项目必须实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技术标准。该政策强调:
户用光伏系统(380V/220V 电压等级)需实时监测电流、电压等关键参数,确保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电网企业需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预警机制,提升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的承载力;
新建项目必须满足“可观、可测”要求,存量项目需逐步改造升级,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小电流监测精度要求:户用光伏系统中,10-50A 的小电流监测精度直接影响MPPT效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025 年上半年报告,系统综合能效损失(包括逆变器、传感器、线缆等)平均为 10%-15%。其中,传感器精度不足(如误差 >±2%)往往难以精准捕捉这一区间的电流变化,可能导致系统效率评估失真最终导致 3%-8% 的 MPPT 效率损失,还可能导致故障预警不及时等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光伏系统与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备共用监测回路时,小电流监测盲区极易引发安全隐患。
绝缘安全风险:户用环境对电气安全要求严格,传感器需满足 IEC 60664、IEC 61800 等标准,确保绝缘耐压、爬电距离等指标合规。
安装与集成难度:户用逆变器空间有限,需小体积、易安装的传感器,简化接入系统设计。
以下是户用光伏系统中常见的电流监测方案:
参数项 | 开环霍尔(以芯森AN5V为例) | 闭环霍尔传感器 | 分流器 |
精度(10-50A) | ±1% | ±0.1% - ±0.5% | ±0.5% - ±1% |
体积 | 19×16.2×6mm | 通常 ≥30×30mm | 取决于功率,通常较大 |
绝缘等级 | 300V/600V CAT III | 通常 100V-500V | 需额外绝缘设计 |
功耗 | 低(无插入损耗) | 中(需补偿线路) | 高(发热明显) |
成本 | 低 | 高 | 低 |
适用场景 | 户用光伏、充电桩、UPS | 工业高精度测量 | 大电流工业场景 |
技术说明:
闭环霍尔传感器虽然精度高达 ±0.1%-0.5%,但成本高、体积大,适用于工业场景;分流器精度为 ±0.5%-1%,但存在插入损耗和发热问题。
AN5V 系列的 ±1% 精度 在户用光伏中足够满足 MPPT 需求,且在绝缘安全、体积、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AN5V系列是芯森电子自主研发的电流传感器,基于霍尔原理的开环设计,原边与副边绝缘,确保测量准确性和系统安全性。该系列包含多个型号,量程从:15A~60A,其最大可承受85℃原边母排温度,配合出色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完美适应户用光伏系统复杂的运行环境。凭借以下技术优势,满足户用光伏小电流监测的合规与安全要求:
参数 | 指标(AN5V 10-60 PB00) | 符合标准/政策要求 |
精度 | ±1%(25°C,10-50A 量程) | 满足“可测”要求,将 MPPT 效率损失控制在 1% 以内 |
绝缘耐压 | 3.0kV 交流耐压,6.0kV 瞬态耐压 | 符合 IEC 60664-1、IEC 61800 |
爬电距离 | 5.5mm(原副边) | 满足 300V/600V CAT III 绝缘等级 |
体积 | 19×16.2×6mm | 适用于紧凑型户用逆变器 |
响应时间 | ≤3μs | 适用于动态电流监测 |
工作温度 | -40°C 至 85°C | 适应户外/室内极端环境 |
户用光伏逆变器:
监测直流侧小电流,提升 MPPT 效率。山东某光伏运维商反馈,使用 AN5V 15 PB00 后,逆变器 MPPT 效率从 92% 提升至 97%,年发电量增加约 5%(数据来源:芯森电子客户反馈,2025 年 6 月)。
电动汽车充电桩:
实时监测漏电流,预防安全隐患。兼容交流/直流充电场景,满足国标 GB/T 18487.1 要求。
10-30A 系统:选择 AN5V 10/15/20/25/30 PB00(1.6mm 导体直径);
50-60A 系统:选择 AN5V 50/60 PB00(1.0×6.3mm 导体直径)。
1.风险提示:
o户用环境需注意原边母排温度≤100°C,避免过载;
o安装时确保导电部分不外露,防止触电风险。
2.合规建议:
o严格遵循 IEC 61010-1 安全规范,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应用标准;
o定期校准传感器,确保监测精度。
AN5V 系列霍尔电流传感器凭借 ±1% 高精度、5.5mm 爬电距离 和 19×16.2×6mm 小体积,成为户用光伏和充电桩小电流监测的理想选择。在国家能源局新规推动下,其技术优势有助于解决行业痛点,提升系统能效与安全性,满足“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要求。